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近期热招新闻资讯
跨越千年的匠人传承 | 浙江大学现代企业家高级研修315班景德镇游学实录
2023-07-14
01 开启游学之旅
02 观瓷意瓷参悟其中
在御窑博物馆,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明清御窑遗址,而后进入御窑复原模型图,鸟瞰御窑复原的场景,最后进入拱形的博物馆展厅内部,直观欣赏御窑遗址考古出土的器物之美。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早在东晋时期,景德镇已经开始烧造瓷器,至北宋时期,因烧造的瓷器质地精良,宋真宗下旨将景德镇瓷器进贡朝廷,并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作景德镇瓷器底款。御窑厂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结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生产出无数精美的瓷器。今天,在御窑博物馆内部,仍然陈列着遗址发掘出来的器物,见证着跨越数百年的经典与不朽。
03 亲身体验瓷都的日常
7月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江西陶瓷工艺美院美术馆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陶艺研学基地。
美术馆内陈列着学校师生的大量作品,有陶瓷雕塑展、国画油画水彩画展、红色文化展、动漫作品展。学校内大师辈出,馆内作品异彩纷呈,魏杰老师为大家做了精彩的讲解,传统陶瓷艺术在现代学人不断创新下焕发新活力,同学们纷纷赞叹现代新匠人的鬼斧神工。
在陶瓷研究所陶艺研学基地内,同学们亲自下手拉坯和绘制作品。在“一学就会,一作就废”的经历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和感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匠人传承非一日之功”。
在拉坯体验中,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节奏伴随着拉坯机的旋转,用手塑出内心期待的器型,体会对泥土进行塑造的过程。
陶瓷研究所陶艺研学基地彩绘现场,老师给同学们初步讲解釉上彩和釉下彩,并鼓励大家按照兴趣体验这两种彩绘方式,同学们在魏杰老师、翟金江老师以及研学基地老师傅的指引下纵情挥毫,真可谓“笔下有乾坤”,绘制并经过烧制后,颜色将永久定格,同学们此次游学的美好回忆也在此刻永久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04 体会瓷都跨越千年的匠人精神
7月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中国陶瓷博物馆,馆内呈现了景德镇的千年烧陶制瓷历程,通过馆内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景德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烧陶,至唐、五代,生产出了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宋代,景德镇“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瓷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和立镇之本。元代,全国各地窑厂逐渐衰落,景德镇一枝独秀。明清两代,手工制瓷工场建立,全国制瓷中心形成。民国时期,涌现出“珠山八友”,设立了中国陶业学堂,开创中国制瓷教育的先河。
7月9日下午,同学们纷纷踏上了返程之路,景德镇游学圆满结束。此次游学既有亲身实践,又有跨越千年的展览以及专家的理论讲解,让大家在直观中感受陶瓷技艺的迭代与创新传承之不易,体悟千年瓷都的厚重文化底蕴。
景德镇自身有高岭土和交通运输的资源禀赋,但真正让这些禀赋发挥出作用的是祖祖辈辈的匠人精神,“匠从八方来汇聚才智,器成四海走声名远播”,一代又一代匠人努力践行“人心安定,胜过天地,天地人三才合龙光耀四海”,最终形成了“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的格局。当代新匠人在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下,必将不断革新工艺,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景德镇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游学学人也将秉承此种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内修定心,在投身服务大众的社会实践中臻于至善,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