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近期热招

咨询热线:0571-88210851

咨询热线:0571-88210851

新闻资讯

金雪军教授:浙江着力打造大金融格局

2015-11-11


人物名片

金雪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江万龄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151人才第一层次与重点资助人员,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2007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1年评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与产业调整的压力持续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反映到金融层面,组织体系、资金配置、融资结构和风险也悄然变化,金融运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予以客观的对待。

浙江作为我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围绕建设“金融强省”的总体目标,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改革创新向前迈进,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区域金融发展日趋明显。并且在金融运行中主要呈现出三方面转变:


一是融资结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协调发展转变。随着资本市场变得更加健全,企业可以通过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也可以选择在“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除此之外各类短融、中票、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等新型债券品种大量涌现,使得直接融资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二是金融机构从单纯资金要素保障功能向综合的金融服务转变。随着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单纯的资金业务已经不能提供一个可观的盈利和增长率,混业、跨界趋势明显,金融业的“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


三是金融业从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向服务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随着微观、个体领域的金融支持的进一步推广运用,互联网的普及,新型金融服务手段、个性化金融产品将不断涌现。用户的选择变得更多,对服务质量要求也更高,金融机构不得不更加注意用户体验,转变理念“挖掘存量、用好增量”。



新常态带来了各种变化,形成各种趋势的同时又为金融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潜力和新的空间。新常态下的浙江金融要想助力实体经济,就应当把握新形势,借力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发挥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通过创新私募金融、完善普惠金融、开放互联网金融,形成大资本聚合制度

一是发挥多层次股权市场功能。由于我省股权市场的不完善,金融体系有落入流动性陷阱与实体经济“融资难”并存困境的危险。因此建立健全的股权市场,充分利用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资源正确分流并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快区域性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健全各层次股权市场之间的衔接互通机制,建立多层次股权市场转板机制,完善多层次股权市场的退市制度。才有助于我省实体经济与股权市场的双繁荣,顺利完成经济转型。

二是发展债券投资市场。近年来,我省债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截至上半年浙江省债券发行只数总计1829只,发行量总计12468.17亿元,位于全国前列。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政府应当进一步放宽企业债券的发行管制,增加企业债券品种,充分运用项目收益债、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债券,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还应重点关注PPP项目签约落地。建立全省统一的PPP示范项目库,推进33个已签约类PPP项目加快实施,推进52个推介类PPP项目向社会公布,加大面向社会资本招引力度。

三是加强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浙商系列”法人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为中心,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地方金融力量,并涌现出以泰隆银行、浙江农信等为代表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品牌。为了打造更多的地方品牌,政府应当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进驻浙江,吸引更多的优秀金融人才来浙江服务,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鼓励有能力的本土金融机构“走出去”。

四是创新发展私募金融。私募金融是金融领域的高端产业,是连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高效配置方式。我省应当引进国内外私募基金先进的投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和培育私募金融机构,发展一批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私募基金,推动形成私募金融产业链,发展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并购基金、平行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投资基金,引导投资基金投资扶持有成长潜力的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五是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当前农村、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体仍然是金融支持的重中之重,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浙江作为金融改革的先行区,应当在总结农村金融的“丽水模式”和小微金融服务的“台州模式”的基础上,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在支持农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有所行动,在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上有所作为,从而促进自身健康、持续、良性发展,这也是金融业践行群众路线,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六是开放互联网金融市场。浙江有着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有活跃的民间金融,又有阿里巴巴的流量优势,两者催生了浙江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在这个圈内P2P贷款、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还有电商小贷等新型的网络金融机构,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普通民众提供服务。在这种大趋势下,政府在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鼓励发展更多类型金融组织(保险、信托、基金等)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手段,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优化提升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七是完善资金聚合机制。随着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更多的大项目、新领域正在逐步向民间资本开放。虽然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民间资本充裕,但资金比较分散,缺乏形成大资本的聚合机制,最终众多小资本与大项目失之交臂。因此浙江应当推动产业基金发展,加快私募转型升级,通过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接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实现小资本对接大项目、大机构服务小企业,进一步提升资金聚合能力。
总之,在未来一个时期,浙江将会建立全国领先的“大金融”产业格局,打造万亿级的金融“航母”,促进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