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近期热招新闻资讯
打拼澳洲,要闯四关
2014-02-05
钱江晚报 记者:张炜利、沈芸
在言语不通、文化隔阂、人地生疏的异国他乡,那些拼搏着的浙江人,他们有的已经获得成功,有的曾经经历失败,有的至今仍以打工维持生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要想成功,少不了以下几个要素:乐观,坚强,有理想。记者请在澳大利亚创业的浙江老乡,说出他们创业之初的心路历程,看看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语言
很多人都认为,在国外学英语比在国内容易,因为有语言环境。但是,记者接触到所有在澳洲生活十年以上的浙江人都认为,语言是一座绕不过的大山。
澳大利亚杭州同乡会秘书长张景,是1998年国内大学毕业以后来澳洲读研究生的。他在国内虽然英语学得还不错,也足足花了五年时间,才觉得交流不再有障碍。
在墨尔本从事多年贸易的吕先生深有同感:就算普通交流不成问题,文化的隔阂,仍让人觉得格格不入。比如,我们讲的笑话,西方人可能就无法理解。而当西方人讲一些小幽默,满屋子人都露出会心微笑的时候,我们可能只能傻乎乎地干瞪眼。
寂寞
杨三妹离开新昌老家到布里斯班已经6年,回想起刚来的那一个月,"真的很想很想家,只想逃回去。"白天要上语言学校,晚上去打工挣生活费,回家的路,作伴的经常只有满天星斗--澳洲地广人稀,到了晚上,很多地方路灯都没有。一天晚上,她的一个朋友哭着来找她--晚上回家的路上遭遇抢劫。那个女孩从此不敢晚上出门。
在著名旅游地黄金海岸,记者遇到一位开店卖旅游纪念品的浙江嵊州老乡张新。记者跟他东拉西扯聊了一个多小时,他放下生意不做而热心"陪聊",最后竟然还连声道谢:"在这里没人聊天,真的无聊死了。谢谢你陪我聊天。"他说,店里以前还卖矿泉水,但是他每次遇到说中国话的,就拖住人家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免不了要请人喝水。最后一盘点,卖掉的水还不如送掉的多。在澳洲,一瓶水卖2澳元,折合人民币就是十多块。这么一算,他只好不再卖水。"在这里实在没地方说话,邻居也是老死不相往来。"张新的话里充满寂寞。
牵挂
丽水人吕唐雄,现在在墨尔本市最繁华的地段开了一家皇冠免税店。初来澳洲打拼,是借了五万元才出来的,那是20年前的1988年。独在异乡为异客,艰难困苦都能一肩扛下来,但对家人的牵肠挂肚,是永远无法割舍的。
出来的时候,孩子刚出生不久,有一次接到妻子来信,孩子生病了。虽然算算日子,读信时孩子的病该好了,但心里的那种难受,让吕唐雄今天仍然刻骨铭心。能做的,就是尽快赚钱,还掉债务,把妻小接出来团聚。好在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在他的店已经上了轨道,孩子也非常争气,学业有成,知书达理,以前的苦如今想起来也就成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无助
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到了澳大利亚,端过盘子、做过导游,当过老板,创业失败后现在继续当导游的苏宏说,初来澳洲的时候,日子有多难--如果在国内,你至少找得到地方吃饭住店。但在国外,什么都得自己摸索。尤其是,如果没钱了,在国内的话,打个电话给家里,好歹总能汇点钱救个急。但是在国外,等你写信回去,家人就算有办法把钱汇来,也起码十天半月以后了。
苏宏还讲了一个小细节。刚来澳洲时,舍不得花钱打国际长途,后来,聪明的老乡发现了一个"窍门":澳洲的投币电话,拨通国际长途以后如果不投币,2秒钟后才会断线。于是,创业初期的老乡们,充分利用这两秒钟,与家人交流。"喂,是我。""我挺好的。""妈身体还好吗"……每次与家人只说上一句话,大概要折腾上一两个小时,才能与家人完成一次简单的"交流"。
随行浙商看--
澳洲有哪些生意
去澳大利亚考察的20位浙大CCE中心企业家学员,都有多年商海打拼的经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讯器材,化妆品,服装,医药……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意目标,向当地的商会代表提出了不少问题。他们的问题,可能也正是很多有意走出去发展的浙商想知道的。
批发红酒或许可行
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在过去10年间快速增长,这两年,国内人也慢慢开始接受澳洲葡萄酒。如果从原产地直接运葡萄酒到杭州销售,是不是有更大的利润?浙商考察团的团长、杭州天长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民轩,率先从红酒香里嗅到了机会,在座谈会的间隙,拉着澳大利亚杭州同乡会的娄会长到一边"开小灶"。第二天,娄会长又专程驱车一个多小时,送来了他代理的红酒样品。
装修材料有机会
澳大利亚杭州同乡会秘书长张景介绍悉尼的情况时,无意中谈起,悉尼近几年房地产较热,装修的市场蛮大,但澳大利亚人工很贵,而且技术工人十分紧缺。有浙商马上联想到,可以在国内组织一批熟练装修工人来开展业务!但是这个想法马上被否定:根据澳大利亚法律,从别国引进廉价劳动力的办法行不通。
张景说,大的装修工程,澳大利亚通常也不会交给外国人承包。不过,中国的装修材料价格便宜,比如中低价位的塑料板材、纺织品,在澳洲很有市场。
能源生意门槛高
李小军在浙江丽水从事石油行业。车子在澳洲街头行驶,别人都在看异国景色,李小军最关心加油站。虽然澳大利亚人均汽车拥有量说出来吓人一跳:平均每三人拥有两辆车,但更要考虑到,整个澳大利亚只有2000万人口,而加油站的密度已经不小--李小军马上打消了念头。娄会长介绍,澳大利亚虽然有丰富的能源,但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要求较高,大多由国家或大公司控制。
贸易要选好行业
浙江有的是丰富的商品。澳大利亚的很多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确实也都"Made In China",把中国生产的东西运到澳大利亚去卖,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先想到的。
澳大利亚温州商会副会长陆晓做贸易之初却吃过亏。他从温州批发鞋给澳大利亚的商店、零售商。但是,澳大利亚的零售业相当发达,而像皮鞋等轻工产品批发赚的钱比较少,再加上仓库、人工费用,高额的税金,总的成本非常高,一段时间下来,基本没赚到钱。"除非你从事的产品利润很高,否则是很难做的。"
投资署专家说--
澳洲的商机在哪里
澳大利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记者专访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招商引资部门--澳大利亚投资署,他们就澳洲的投资环境、投资机遇等作了详尽的解答。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机遇现存于四个主要领域:资源、能源、农业工商业和技术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有食品加工、奶制品、酒业和水产品等行业。
食品与农业经济
澳大利亚拥有成熟的农业经济市场,农业经济产品种类繁多。特别能从澳大利亚和中国不断增强的合作关系中受益的农业产业包括:奶、肉、羊毛、棉花、糖、新鲜水果和蔬菜、海产品、葡萄酒和饮料、兽皮和皮革以及加工食品。
信息与通讯技术
澳大利亚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四,居世界第13位。思科、富士施乐、IBM、微软、三菱电机、松下、索尼、东芝等知名企业,均在澳大利亚有着大量的业务。
与其它国家相比,在澳大利亚经商成本低廉。2005年4月的经济学人智库报告显示,在八个经济大国中,澳大利亚是第二个ICT研发活动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生物技术
澳大利亚是生物技术的领先国家,在全球排名第六。澳大利亚拥有国际公认的草药研究,对于寻求向西方市场推广传统草药的公司和科学家来说有合作研发的机遇。
通过与海外制药公司和研究中心结成伙伴关系,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可以更好进行产品的开发,打开产品的营销渠道以及产品推广。
能源和矿产
澳大利亚现在是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2005~2006年出口收入达243亿澳元。澳大利亚蕴藏丰富的资源和接近亚洲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满足中国和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方面得天独厚。作为世界清洁煤技术的领导者,投资澳大利亚能源市场会有令人振奋的机遇。
记者手记:
赚钱之外干什么
"在海外发展,除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要团结,要为中国人争取地位。"一路走来,许多当地的浙江人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浙江侨民联合会会长陈静,更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华人社会地位的努力上。她耗时5年,投入300多万元人民币,制作了一部反映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生活的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为此,澳洲政府授予她"太平绅士"的称号--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很大贡献,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人才能获得这个称号……
杭州同乡会的娄伟会长,从1988年去澳大利亚留学开始,就积极参与各种华人组织,从学生会,到浙江同乡会、杭州同乡会的筹建。现在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仍然热心地为澳大利亚的小留学生们服务,每天都要通过MSN等途径跟他们沟通。"抱成团,人家才会更加重视我们,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浙江侨民联合会副会长王晓雨的方式也别具一格。他远离故土二十多年,却坚持笔耕不辍,现在还兼任墨尔本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他将澳大利亚畅销书《舞遍全球》翻译成中文;他花费大量心血写成的《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获得社会各界好评;1997年开始他主编出版了描写100个成功华人的《墨尔本华人的故事》,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为其作序。
这些浙江人的努力,为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争取到更好的空间。"有时候,这比办一家企业,挣到几百万澳元更重要更有意义。"陈静很有感慨地说。
本次采访得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力支持,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