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上午,浙大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李兴建老师(号称浙大“股神”)结合理论要点、自身经验及典型案例,系统化地为浙大经济学院的企业家学员们讲授了《股权投资与中国资本市场实务》专题,用启发式的思维,使学员对股权及投资市场概况有了全面认知,受益匪浅。
作为“浙大最值得听的课程”之一的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老师,李兴建老师在课程的开始,先和企业家学员们分享了一下自己对于股权投资的研究与见解。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需要培养自己的金融直觉,以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李兴建老师首先强调了认知的重要性:“认知是投资的基础,理论的世界又和真实的世界存在差异。”随后,李兴建老师简要区分了非生息资产与生息资产,并对例如黄金与比特币等典型的、热门的资产进行了分析,并分享了自己看法与其中的底层逻辑和技术理解方式,在不断的探讨与交流之中,同学们都对投资有了更清晰与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李兴建老师也着重强调了估值体系的重要性。“如果一堂课只讲一个问题,我最想讲的是“估值”,估值是一个大体系,包含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在相对估值体系中有几个重要指标:PE(衡量股票投资价值)、PB(安全性指标)、PE/G(G是主营业务的增长。当小PE/G小于0.5时,就可以无脑买入)。在投资中,精确的错误不如模糊的准确,投资实质上未来复利的增长。”
有人说,股灾成这样了,就算A股再腰斩二分之一,市场价值也还是很高。 股神说,真正的市场价值是根据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来计算的。 绝对估值主要用现金流来计算。未来一家公司,连续经营,在未来可见的在经营过程中可收回的产生的利润及净资产(未来股东权益下的资产)。现在及未来的现金流需满足贴现或必要收益率(因个人而定)(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关)。这就是DCF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除DCF模型外,DDM(Dividend Discounted Model)模型也是一种常用的估值方法,除此以外还有重估净资产值方法、重估市价方法、收益率法。 很多人觉得炒股只是看股票个体,但是不知道怎么对不同的公司进行比较,这时候相对估值方法就有存在的必要了。目前主要使用的相对估值方法有PE、PB、PE/G三种方法。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无论一二级市场,都需解决估值问题。PE更大的是弹性;PB更讲究的是资产的倍率及安全边际,但PB和收益完全不相关,只和企业净资产相关,针对某些特定行业会非常好(e.g 银行业);PE/G适合于任何行业。 估值并不是一个计算方式,只是一个课本值,不是一个市场值。只是一种逻辑思维,不是一个数学的计算。

有人说,看线就能行,还有人说,找到好的公司像巴菲特一样长期持有就能跨越牛熊。 基本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宏观,行业,公司)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常自上而下进行分析。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基于基本分析,而不是技术分析影响基本分析。存在必要性:基本分析持续时间长,且基本分析不给定一个具体的操作,技术分析弥补了基本分析的不足。目前的技术分析具有相当大的可信度,原因在于目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通过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可以进行相当好的操作。
1. 形态:很有用,如“M”形双峰理论,A点强化买,B点强化卖,A点通常高于B点。 4. K线:本质上,反映了买卖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快速理解资本事件对买卖双方力量变化的背后的逻辑。
有人说,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TMT现在是热点板块,可以赶快入手。 股神说,唯有业绩、估值和情绪才是股票涨跌的真实驱动。 假定估值不变,股票价格的上涨是建立在业绩基础上的(e.g贵州茅台)。股价的称重最终是业绩的称重。(分子端) 假定企业业绩不变,估值发生改变,影响股票涨跌。通常分为两个方面:资金价格及资金流动性。资金价格核心是无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就是估值的天花板(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是否宽裕同样影响着估值。预计未来市场会出现极其明显的流动性缺失。当资金价格和资金流动性同时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所谓的股债双杀现象,同时传导到情绪。(分母端) 投资也被称为情绪表决器。人们都有追涨杀跌的情绪,当股票涨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会想着买入跟着涨,当股票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想着把股票卖了止损,这就会直接的导致涨的股票继续上涨,跌的股票持续下跌。坍塌理论:当投资者情绪宣泄到一定程度时,股票价格瞬间坍塌,同时伴随着流动性彻底缺失。

股票(股权)的投资逻辑其实也就是行业逻辑,所以选择什么行业?
1. 需求没有天花板的(行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即更大的市场份额) 人类的疾病不断增加,人类的寿命不断增加,医药和医疗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从总量角度来说,这个行业会不断的进行发展,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同样会伴随着产业发展的路径不断发展。 新能源未来会有非常多的惊喜,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东西。以我们万亿市值的茅台为例。
首先最本质的消费属性,茅台本属白酒板块,消费板块。其次奢侈,茅台作为国酒,即使在三公以后政府官员禁止使用后,实际上1499的价格依然在市场上很难获取,毕竟家中囤了茅台,各种应酬不愁。最后茅台作为突破1万亿市值的中国企业,一股目前将近800的价格,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金融属性。这三种属性也是使得他持续上涨的更本质的原因。但是,实际上茅台在行业的选择上,白酒行业消费品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并不具备特殊的技术进步。
新冠疫情、经济衰退对全世界都是一场严峻考验,对我们个人而言,投资是一辈子的事,需要慢慢观察、积累。如果没有自身的投资策略,很难不遇到风险。我们应当学会从危机中吸取教训,总结原因,理解这个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脉络,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投资策略。

5月28日下午,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著名房产研究和评论专家丁建刚为浙大经济学院的企业家学员们带来《房地产市场特征和个人投资策略》专题分享。 在课堂上讲课的感觉,让丁老师颇为怀念:“因为疫情的原因,很久没有给大家面对面上课了。很珍惜这种机会。”
本次课程分别从以下六部分来展开: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
1. 近多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股市完全和中国经济发展不吻合。 2. 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1. 20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史无前例、波澜壮阔、排山倒海。 2. 包括杭州、宁波在内的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 以城市群、中心城市、收缩型城市为标志,中国进入二次城市化。 4. 地铁改变城市,高铁改变中国。城市群格局形成,高铁是重要推手。

1. 2021年,对中国,对全人类来说,都是极其特殊的一年。也是房地产市场,史无前例的剧烈震荡和重大转折的一年。 2. 2022年,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都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阶段。疫情、乌克兰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局面。 3. 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房地产政策开始转向,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金融信贷政策到限购、限贷、限售、贷款利率、首付、公积金额度等。
4. 不确定中的确定
城市的总资源,是城市资源与机会,既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和收入,城市的天然禀赋、公共服务,也包括了历史文化、社会治安、政商关系等等,以及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及危机驾驭能力,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生活成本,包括就业创业成本、就学成本、就医成本、交通成本,当然权重最大的是居住成本,也就是这个城市的房价。 城市之间的分化、板块之间的分化、房企之间的分化、品牌之间的分化、产品之间的分化,在市场下行阶段,都会更加加剧。 3. 未来产业和人口必然更多流向高性价比的城市和区域。

5. 疫情改变置业观
1. 疫情后,人类社会将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一体化,都将面临巨变和挑战。 2. 疫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命观、生活观和价值观。 3. 人们的消费需求回归,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如果将衣食住行消费排序的话,甚至可能是住、食、行、衣。 4.未来人们在家里的时间将会更长,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家既是居住又是工作的场所。 5.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已经有房子的人,希望有一套好房子。
6. 个人投资策略
1.现阶段还是应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 3. 刚性需求,根据自己的购房能力,选择安全优质楼盘购买。 4. 改善性需求,断然抛弃非优质不动产,置换一套既适合自住又兼具保值功能的优质不动产,是最好的改善,也是最安全资产保值性投资。

理论上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城市的选择,区域的选择,物业类型的选择,价值观都会发生变化。 如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正常,可能出现的一个趋势是:经济发达城市群中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好的二三线城市,价值可能会提升。 富人阶层和中产阶层的一个基本趋势是买大房子,买好房子。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暂时不动,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需要再观察半年左右的时间。 最后,非常感谢丁建刚老师的精彩课程。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和提升!